热点资讯
4年前,那个被群嘲的“北大考古女孩”,如今变成了这样
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6:36 点击次数:87
还记得“北大考古女孩”钟芳蓉吗?
她又上热搜了。
几天前,甘肃省文物局公布2024年直属事业单位校园招聘面试成绩。钟芳蓉在敦煌研究院石窟考古(考古学、大学本科)岗位的面试中取得了92.40分,以该岗位第一的面试成绩进入后续体检环节。
原来,这个曾经的“考古圈团宠”,如今已经大学毕业,并且即将奔赴敦煌。
拥有新的身份,开始新的工作。
而将时针拨回到4年前,她对着蜂拥而来的记者淡然一笑的样子,仍令人记忆犹新。
“我喜欢历史,也是受樊锦诗老师的影响,想学考古。大学毕业后去读研,做研究,以后为考古事业做贡献。”
“我对一件事情就算不喜欢,也可以做下去,喜欢的话会坚持更久。”
时光辗转,初心依旧。
4年之后,钟芳蓉的追梦时光,首尾联结为完满的一个圆。
从留守儿童到北大毕业,一路走来,这个因为热爱矢志不渝的姑娘,站在了逐梦之旅的新起点。
人们不免好奇,她是怎么做到的?
4年前,钟芳容高考676分,湖南省文科第4名。
这个成绩,钟芳蓉可以“任性”报考北大的任何热门专业。
然而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,她像雷达定位一样,精准避开了这些世俗眼中的热门,奔着冷得不能再冷的考古专业,一骑绝尘。
自此,钟芳蓉成了一名“非典型学霸网红”。
“辛苦念了这么多年的书,就为了读一个不挣钱的专业?”
“虽然话有点难听,但是说实话,考古挣不了钱。”
“18岁孩子的向往没什么不能理解的,优秀的人在哪里都发光。”
……
舆论炸开了锅,网友的质疑和支持此起彼伏。
“质疑”与“鼓励”同在,“现实”与“梦想”博弈。
你来我往中,钟芳蓉悄悄把自己“藏”了起来。
除了和父母首次回应公众关切,大部分时间,她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和媒体,都是客气拒绝。
最后,她干脆和母亲刘小义一起“逃往”深圳,在深圳玩了几天。
其间,一家房地产公司请钟芳蓉拍视频,声称以后买房子,可以有5折优惠。可是,见面后5折变成了8折。
视频拍完后,公司没经过钟芳蓉的同意,擅自给视频添上“入驻状元楼”的字眼,发在公司的抖音账号上。
学校知道后,要求对方删除视频。这次事件后,钟芳蓉变得愈加谨慎和抗拒。
新华社报道完之后,钟芳蓉拒绝了所有的采访请求,不再回复任何人的微信。
然而,网络舆论开始新一波的轰炸。这时,看不下去的考古圈决定重磅出击。
多个省份的考古研究单位梦幻联动,给钟芳蓉送去礼物和心意以表支持与鼓励:
“希望她是未来我们能够仰视的新星。”
北大校友樊锦诗先生更是送去口述自传,并写信鼓励她:
“不忘初心,坚守自己的理想,静下心来好好念书。”
身处舆论漩涡的钟芳蓉,脸上终于有了笑容。
她给偶像樊锦诗连夜回信:
“希望能追随您的脚步,去选择北大考古,选择为考古献身,也希望找到心灵的归处。”
暑假过去,钟芳蓉如愿站在了北大校门口。
被风吹过的夏天,迎来属于她的安宁致远。
钟芳蓉的童年记忆里,父母几乎是缺席的。
除了春节团聚,父母皆是离家万里,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忙碌奔波。
因而,从小到大,父母除了支持她的选择,实在没有其他事可做。
钟芳蓉1岁那年,夫妻俩留下她跟着奶奶生活,而自己选择外出务工。
在耒阳市里打工,一个月不过赚2000多块钱,但是在深圳打工,可以赚4000块以上。
钟芳蓉小学毕业之后,因为成绩好,父母在老师的建议下,决定把钟芳蓉送去市里的全寄宿制民办学校。
这所学校学习环境好,就是学费高且采取一次性收费。父亲钟元位记得大概是几万块钱。但这钱,他们早早就存下了,并下决心绝对不能动,即使是四处借钱修房子,也得把这个钱保住。
为了钟芳蓉上学,他和妻子几乎把存款都掏空了。
村里人不理解钟元位,觉得花大钱送女儿读书“纯属浪费”。
钟元位反驳道:“都是一样的呀,谁读得进去就让谁读,没有分男女。”
父母一心一意在外赚钱,一家人聚少离多。
高一那年,春节结束,父母再次南下打工。到达深圳后,母亲刘小义打开行李箱,发现衣服的夹层里藏着两页信纸。
信是女儿写的,一笔一画,满是思念。
“妈妈,我想你回来。你在家里还能好一点,你在家的时候,带我们去外婆家,我们都是开开心心的,现在你没在家里了,我们都好想你。”
“你回来吧,不要在外面太辛苦了,以后我读书出去,挣钱了,我会给钱养你们的。”
钟芳蓉有多想自己的父母,她心里的遗憾就有多重。
不过,随着年龄渐长、阅历增加,钟芳蓉也开始懂得父母转身离开背后的深意。
是啊。
父母给了她最棒的支持,也把委屈和思念种在她的记忆深处;
但缺席了她成长的父母,却也给了她力所能及最棒的成长空间。
2020年,因为特殊情况,父母年后没能回厂复工。
二月初六钟芳蓉生日那天,父亲坐上大巴去城里为女儿买蛋糕。钟芳蓉喜欢巧克力,他挑了一款淋满巧克力酱的奶油蛋糕。
这是钟芳蓉上学以后,钟元位第一次给她过生日。
现在,他的手机里依然存着一张照片。
包括钟芳蓉在内,5个小孩围成一圈。她低头许愿,烛光印在她的脸上。
那一刻,她的眼睛笑得像一弯月亮。
在北大,钟芳蓉实在很忙。
不是泡在图书馆学习,就是在奔赴考古实践的路上。
2020年秋天,初入燕园的钟芳蓉跟随“感悟考古”课堂来到了陕西周原考古实习基地,深入考古发掘一线,体验考古生活。
2021年4月和5月,钟芳蓉又在学院的带领下,随队前往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遗址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开展实践。
在多姿多彩的考古世界里,她兴味盎然地探向广袤的未知。
不过,考古学习之路绝非坦途,钟芳蓉也遭遇过困难和坎坷。
2022年秋天,大三的钟芳蓉在山东临淄桐林遗址的考察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在她发掘的探方里,一些遗迹现象非常模糊,经过连续几天的挖掘,她始终无法弄清这些遗迹的性质。
内心的失落,如潮水般袭来。
“这样相对初级的考古发掘工作,我如果都完成不好的话……”
失落归失落,重新振作后,她没有放弃。
询问考古队的所有老师,夜以继日地思索与分析,她最终确定了遗迹的形状。
这次考古实习给了她很大的触动:
“考古学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学科,既需要大量的阅读与知识的积累,又离不开田野之间的实践,学术性与专业性极强。”
越是艰难,越要向前。
大三那年,钟芳蓉开始研究佛教考古方面的内容。那年暑假,她到龙门石窟参加了“佛教考古与石窟寺研究专题研修班”。
结业时,钟芳蓉梳理了某一个洞窟的外立面的小型窟,详细描述了它们的造像风格、组合、形制与纹饰等等。
经过学习、研究和实践,钟芳蓉把佛教考古当成自己的方向。然而,敦煌石窟作为中国石窟的缩影,是佛教考古研究绕不开的话题。
对敦煌的向往,成了她执着前行的灯塔。
在做出这个选择前,她也有过犹豫。
“担心自己作为一个本科生,是否真的能够去做那边的工作,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,但想到能有这样一个机会,我还是非常荣幸、非常期盼能够去。”
不过,面对命运的青睐,钟芳蓉一刻也不敢怠慢:
“十分期盼自己入职之后,能为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能做一点是一点。”
一个人最幸福的事,大概就是活在自己的热爱里。
即使向目标挺进的过程很枯燥、反馈很弱、达成周期很漫长,你也会调动起周身的勇气、耐心和能量,积极克服,努力胜任。
哪怕仅仅一件心中热爱着的小事,也足以抵过岁月漫长。
来源:视觉中国
写在最后
很喜欢电影《无问西东》中的一句台词:
“等你们长大,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,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,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。愿你在迷茫时,坚信你的珍贵,爱你所爱,行你所行,听从你心,无问西东。”
择一事,尽一生,终不悔。
现在,钟芳容实现了一直以来的心愿,即将在敦煌研究院参加工作,未来可期。
在她身上,你能看到一个简单、纯粹、赤诚的少年郎,为梦远航不负韶华的真实模样。
也看到了这个年代最不该被遗忘,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坚守与信仰。
命运不息,奋斗不止。
作者:今夕何夕,但遇两人,山水一程。